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系统梳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发布时间:2022-02-12

“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与包括生态系统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在内的各种碳吸收量之间的平衡,其中生态系统碳汇是碳吸收的最主要方面。2020年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中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生态系统碳汇大小及其增强途径就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因素。

为了系统认识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近日在线发表了由方精云院士领衔,中科院植物所杨元合、石岳、孙文娟和浙江大学常锦峰等28位科研人员共同撰写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大综述“Terrestrial carbon sink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该综述以3万余字(含5个表、7个图和360余篇文献)的篇幅系统总结了我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进展。

基于不同方法估算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综述首先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陆地碳源与碳汇争论出发,基于方法学视角回顾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研究历史,重点论述了地面调查、通量观测、大气监测与反演、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在陆地碳源汇评估中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综述分别从全球和中国两个尺度,系统阐述了森林、草地、灌丛、荒漠、农田、城市等各类生态系统及其总体的碳源汇大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指出过去60年全球陆地碳汇从1960年代的-0.2±0.9 Pg C yr-1(弱碳源;1 Pg = 10亿吨碳)增加至2010年代的1.9±1.1 Pg C yr-1(碳汇);大气CO2浓度上升、氮沉降、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等是影响陆地碳汇强度的主要因素,火灾、气溶胶等因素也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地,综述分析了陆地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认为目前我国陆地碳汇强度为0.20~0.25 Pg C yr-1,预计2060年可能处于0.15~0.52 Pg C yr-1之间。在无政策情景下,我国陆地碳汇可抵消2.8~18.7%的碳排放;在1.5度限制情景下,陆地碳汇可抵消更高比例的碳排放。

简言之,综述系统总结了我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可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指导。(转自中国科学杂志社)

 [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

Yang, Y., Shi, Y., Sun, W., Chang, J., Zhu, J., Chen, L., Wang, X., Guo, Y., Zhang, H., Yu, L., et al. (2022). Terrestrial carbon sink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Sci China Life Sci 65,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21-2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