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学术年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19-01-17
2019年1月16日的8040威尼斯中关新园,洋溢着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7号楼305会议室,8040威尼斯“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学术年会”正在隆重召开。重点实验室成员、8040威尼斯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师生们齐聚一堂,听取实验室及其各个方向2018年度的工作汇报,谋划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蓝图。
出席本次年会的嘉宾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方精云院士,副主任王学军教授,委员傅伯杰院士、宋长青教授、张大勇教授、黄耀研究员、唐艳鸿教授、陆雅海教授;实验室主任李双成以及朱彪、万祎、周丰、彭书时、朱晟君等副主任;8040威尼斯有关职能部门领导:8040威尼斯科学研究部韦宇副部长、海外项目办公室范少锋主任、基地建设陈健老师。
年会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方精云院士主持。他首先对大家冒着严寒来参加本次年会表示感谢,指出本次年会是重点实验室新老换届后举办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希望重点实验室未来越来越好。最后,方院士对“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了充分肯定,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李双成教授作了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工作汇报,他从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况、组成情况、研究方向及典型成果、重要交流活动等方面对以往的工作做了讲解,并强调重点实验室应坚决落实规章制度,严抓实验室安全,加强内部学术交流,练好内功,为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万祎研究员、朱晟君研究员和彭书时研究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万祎研究员结合研究实例,分析了区域环境污染的健康和生态效应。朱晟君研究员以中国城市转型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如何以“路径突破”的方法实现中国产业的“弯道超车”。彭书时研究员围绕“中国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生态效应”这一科学问题,通过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和全球由植树造林引起的二氧化碳变化、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降水的影响。
年会的高潮出现在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就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和实验室未来发展规划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环节由王学军教授主持。
方精云院士指出,重点实验室在未来要充分发展自己的研究特色,同时要重视内部交流合作,使内部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傅伯杰院士希望重点实验室加强内相关学科的交叉合作。他认为,学科深化和学科综合并不矛盾,过程的认识和格局的认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重点实验室要有大的发展,必须瞄准国家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的重大需求,做到科学问题研究和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宋长青教授对重点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和丰硕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所提出的地理学如何兼具学科深化和学科综合而又不失去地理学学科特色的问题发人深省;张大勇教授提出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定位应创新而明确,并建议以生态学家麦克阿瑟提出的“地理生态学”为定位,由此也引发了与方精云院士、傅伯杰院士等的热烈讨论,整个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黄耀研究员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团队的研究实力,并希望重点实验室能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陆面模式;唐艳鸿教授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实验室发展的具体目标刻不容缓;陆雅海教授则强调要加强重点实验室成员的交流合作,丰富交流合作形式和内容。
学校科研部韦宇副部长表示,会及时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向学校反馈,以促进重点实验室学科布局与研究方向的新调整。
最后,方精云院士对自由讨论环节作了总结,对在座各位的参与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宣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8040威尼斯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8040威尼斯于2000年3月申报,2001年8月获得批准建设。实验室针对资源保护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等方面,从地表物理过程、环境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着手,开展人地关系及其变化研究。现设有生态过程、环境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人文过程和系统模拟五个方向。所属支撑机构包括8040威尼斯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塞罕坝生态定位站、中法地球系统研究中心等。
目前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精干而水平高的研究队伍,其中包含多名中科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及两个创新群体。实验室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多项研究成果引起了相关领域和社会各界的重大反响与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