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长松 >  科学研究

王长松

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

通讯地址:

Email:wchs@pku.edu.cn

个人简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教研成果

教育经历

2005.9—2011.7   8040威尼斯     历史地理  硕博连读

1999.9—2003.7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本科学士

工作经历

2018.7—今       8040威尼斯  研究员

2016.4—2017.4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梅喜德分校   访问学者

2015.1—2018.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2011.8—2014.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

博士生导师/方向

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

硕士生导师/方向

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

学术任职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 委员

8040威尼斯学位评定委员会地理学分会 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 青年委员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理事(2018-2020)

大运河文化研究会 理事(2018-2020)

8040威尼斯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专家委员会委员(2021-2023)

荣誉与奖励

2022   王长松,宝钢优秀教师奖

2021   王长松,谭其骧禹贡基金,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文二等奖

2021   王长松,8040威尼斯优秀工会干部

本科研究生课程   中国地理学史与历史地理文献

研究生课程          城市历史地理

主持项目

2021-2024  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资源价值评估与全球对比-子课题, 科技部重大专项“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                                       (2021xjkk1205)

2021-2023  8040威尼斯校园景观图像史料整理与研究,8040威尼斯教育研究中心“北大研究”(2021YB09)

2020-2023  北京西山文化景观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LSA002)

2014-2019   近代海河治理与天津港口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S036)

2013-2016   近代海河航道治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YJCZH166)

2015-2018  北京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JGC140)

2012-2014  北京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规划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WYC030)

2012-2014  北京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应用研究,北京社科联青年人才资助项目(2012SKL030)

论文成果

Lin Luocheng, Wang Changsong*. The multination colonial competition and hinterland expansion of ports in Bohai Bay of China(1860-1931), Geojournal,2024,89.  https://doi.org/10.1007/s10708-024-11140-4

王长松,段蕴歆,张莉金. 民国时期中国铁路交通网络的空间通达性变迁,城市发展研究,2024,31(1).

Gang Hu,, Wang Changsong , et al. Geological study of an outburst flood event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risk of similar extreme events.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24. 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24.104480

Wang Changsong*, Jin Yuankai. Long dawn before take-off: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China's urban growth, 1900–1978. Cities,2023,141:1-15. https://doi.org/10.1016/j.cities.2023.104466

王长松. 城市文化空间的概念、研究范式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2).

何雨,王长松*. 京杭运河历史城镇空间形态演变:以淮安河下古镇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23,30(2).

王长松. 人地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数字人文,2022(2).

Wang Changsong*, Zhang Shuai, Jiang Shutong. Where were bodies buried? the complex transformation of Beijing's mortuary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1912-1949.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 2022:1-20. https://doi.org/10.1177/00961442221140915

Wang Changsong*, Jin Yuankai, Zhang Ran.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cultural meanings of prominent scener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Humanities, 2023, 4: 87-114. https://doi.org/10.1007/s42803-022-00058-3

Li Shuhan, Wang Changsong*, Fu Xiaoxiao, Explor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space adaptability of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based on point of interest data. Landscape Research, 2023, 48(1):33-44. https://doi.org/10.1080/01426397.2022.2136367

何雨,王长松*. 京杭运河城市景观感知差异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22,29(7).

王长松,邹文卉.想象的城市——南京诗词景观的塑造与网络结构,风景园林,2022,29(1).

Wang Changsong*, Zhang Ran, Zhang Shuai. A 2000-year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nd flood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ina.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21:1-12. https://doi.org/10.1002/rra.3893

王长松. 文化与形态:近代北京东交民巷的空间演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李舒涵,王长松*.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空间的声音景观感知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21(11).

王长松,李舒涵. 国际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现状及思考,中国名城,2021(4).

王长松. 民国时期北运河挽归故道工程研究. 北京史学(202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王长松,段蕴歆,张然.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

王长松,何雨,等. 北京西山文化景观形成与演变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21,28(2).

李舒涵,王长松*.  基于新闻数据挖掘的京杭运河治理网络与影响因素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2021(1).

王长松,张然. 文化遗产阐释体系研究:以北京明长城为评价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王长松. 历史上黄河流域的人地关系演变,人民论坛,2020,25.

Wang Fang*, Peng Xiao, Qin Yuelei, Wang Changsong*. What can the news tell u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tourist areas? A text mining approach to China's National 5A tourist areas.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20(52).

王长松.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人民论坛,2019(9下).

王长松,何雨,中国工业遗产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中国名城,2019(9).

王长松,李舒涵,王亚男. 北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应用的社会感知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2019(8).

李惠芬,王长松. 基于文本挖掘的全球性媒介事件传播效能分析: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为例. 艺术百家. 2019(3).

王长松,贾世奇. 中国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评价. 南京社会科学,2019(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区域与城市经  济.2019(6).)

王长松. 北京迁府,老城保护还要"知来处,明去处". 中国美术,2019(2).

王长松,李舒涵,何雨. 北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分析,中国名城, 2018(11).

王长松,何雨,杨矞.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演进研究(2002-2016).南京社会科学,2018(7).(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2019 (1)).

王长松,李舒涵. 山东省淄博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与发展路径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2017(8).

王长松,马千里. 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王长松. 北京三个文化带的文化精髓与保护传承创新. 人民论坛,2017(34).

王长松,李舒涵. 北京水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2016(10).

王长松,陈然. 近代海河治理与河道冲淤变化研究.8040威尼斯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

王长松,马千里. 基于地名变迁的北京村落时空分布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7).

王长松. 民国时期海河放淤工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3).

王长松,尹钧科. 三角淀的形成与淤废过程研究.中国农史, 2014(3).

王长松,田昀,刘沛林. 国外文化规划、创意城市与城市复兴的比较:基于文献回顾.城市发展研究, 2014(5)

王长松,陈喜波,韩光辉. 城镇地名规划研究:以北京通州、大兴和平谷新城为例.城市发展研究, 2013(8).

韩光辉,王长松. 辽金元北京城市扩展过程与行政建制研究. 历史地理, 2010.

王长松. 中国历史时期沙尘暴研究进展.中国沙漠, 2010(5).

王长松. 北京沿河城军事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志,2010(10).

王长松.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乌鲁木齐城市与区域意象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6).

王长松. 明书地理志勘误一则.江海学刊,2009(3).

王长松,韩光辉. 乌鲁木齐河流域灌溉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

韩光辉,林玉军,王长松. 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历史研究 ,2007(4).

书评

王长松. 景观基因组图谱视角的传统聚落保护与价值传承——评《家园的即意与表达》.人文地理,2023,38(2).

研究报告

王长松. 建议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运河文化感知度. 北京市委办公厅采纳,2018-11-15.

王长松. 在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文化带建设中促进京津冀工业遗产协同管理的建议.北京社科规划项目《成果要报》(省部级领导批       示),2017-02-15.

王长松.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作好疏解非首都功能前瞻性工作.北京社科规划项目《成果要报》(省部级领导批示),2015-09-07.

教材成果

王长松. 城市历史地理(数字教材),北京:8040威尼斯出版社,2023.(博雅云学堂http://www.pupedu.cn)


著作成果

王长松. 泥沙上的繁华:近代海河治理与天津港空间形态演变.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专著)

李良,王长松. 北京大运河故事. 北京:北京出版社,2022.(第二主编)

王长松.城市地名规划理论与实践.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专著)

侯仁之. 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三集). 北京出版社, 2013.(参编)

岳升阳.侯仁之与北京地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参编)